<tt id="uuuuu"><table id="uuuuu"></table></tt>
  • <li id="uuuuu"><table id="uuuuu"></table></li>
  • <tt id="uuuuu"></tt>
    人民網 | 人民網日文版
    人民網中日文手機報 | 人民網日本株式會社合作啟事
    人民網>>日本頻道>>社會

    日本歷史上的“山寨錢”

    2014年05月26日08:16  來源:廣州日報

    日本最后一次頒布“撰錢令”是1608年,頒布者是德川幕府,“兌換率”和織田信長版相似。
    原標題:日本歷史上的“山寨錢”

    陶短房

    談錢不俗

    日本戰國時代的風云人物織田信長,有一面著名的“永樂通寶”大旗,不熟悉日本史的朋友或許會奇怪,日本人就算喜歡把錢畫在旗上,也不必畫上外國錢吧?

    其實日本從平安、鐮倉時代起,就大量使用中國銅錢,從12世紀中期到17世紀早期,中國銅錢一直是市場上的“硬通貨”。

    宋代對銅錢輸出持警惕態度,一些有代表性的官員、學者認為,銅錢關乎國本,《四書》、《五經》等則是“中華上國”文明富強的奧妙所在,都不能隨便流傳到“四夷”去。因此日本只能通過貿易等方式“曲線攢錢”。

    元朝消滅南宋后,大量宋代錢幣一度成了“廢錢”,且元朝皇帝并未如此前朝那樣,把“廢錢”回爐鑄造新錢,而是轉而把同樣源自宋朝的紙幣當成新的主幣,對銅錢出口持開放態度,盡管日本是曾與元開戰的國家,但同樣因此得到了數量充足的宋錢。

    不久后明代建立,一方面恢復了大規模鑄錢,另一方面又在大宗交易甚至工資、犒賞等方面繼續使用紙幣,這樣一來,明代就有了足夠的銅錢可以出口,前期各朝中,產量最大、輸出量最多的,是朱棣時代的永樂通寶,日本引進的自然也最多。

    不過這時日本商業也開始發展,加上各諸侯間征戰頻仍,永樂通寶的數量顯得不足,于是日本各地私鑄了不少“盜版錢”。但日本本土的“盜版錢”質量很差,不僅氣孔多,錫鉛比例不對,且字跡模糊,甚至“平板光背”,許多地方的市場索性拒絕接受這類錢,造成不少混亂和麻煩。

    1485年,日本本州島西部的強大諸侯大內氏頒布了日本首個“撰錢令”,此后120多年里,日本多個強勢人物相繼推出“撰錢令”,簡單來說,就是規定了各種錢幣間的兌換率。

    織田信長的“撰錢令”是1569年頒布的,較大內氏晚了近100年,不過他的“撰錢令”最有條理,因此名氣也最大。按照他的兌換率,1枚永樂通寶可兌換2枚“精錢(朱元璋洪武通寶以前、品相較好的中國銅錢)”,4枚“惡錢(日本粗制濫造的‘山寨錢’)”或“島錢(比一般‘山寨錢’更爛的‘山寨錢’,日本人不好意思說是自己造的,就賴給海島上的外國人)”。

    日本最后一次頒布“撰錢令”是1608年,頒布者是德川幕府,“兌換率”和織田信長版相似。就在這一年稍晚,幕府發行了“慶長通寶”并定為法定貨幣,永樂通寶和各色“精錢”、“惡錢”、“島錢”都被停止使用,“撰錢令”也就成了歷史名詞。

    1. 分享到:
    2. (責編:劉戈、陳建軍)

    編輯推薦

    1. 日本婦女的西瓜雕刻
    2. 看不慣的日本時尚
    3. 日本暴力女優肉搏
    4. 日本辦公室變“海灘”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社會熱點

    1. 臺風“夏浪”橫掃日本臺風“夏浪”橫掃日本
    2. 移軸鏡頭下的壓縮東京移軸鏡頭下的壓縮東京
    3. 日本商店的“過剩服務”日本商店的“過剩服務”
    4. 日紀念原子彈轟炸69周年日紀念原子彈轟炸69周年

    日本故事

    熱點排行

    1. 綜合
    2. 財經
    3. 時事
    4. 娛樂
    5. 社會
    国产成人av国语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