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 id="uuuuu"><table id="uuuuu"></table></tt>
  • <li id="uuuuu"><table id="uuuuu"></table></li>
  • <tt id="uuuuu"></tt>
    人民網 | 人民網日文版
    人民網中日文手機報 | 人民網日本株式會社合作啟事
    人民網>>日本頻道>>社會

    細節之中看日本:強烈的公眾意識與人性化的服務【2】

    2014年05月14日08:28  來源:北京晚報

    從歷史回到現實,擺在我們面前的是,今天的我們還要不要向日本學習?其實,這既是一個老問題,也是一個新問題。談到學習與借鑒,我們很容易想到歐美,可惜的是它們離我們過于“遙遠”。相比之下,還是日本離我們最近。這不僅是指地理及時間因素,而且包括社會類型、文化背景等諸多方面。
    原標題:細節之中看日本

    東京上野公園路邊的野餐區域

    日本的門票

    玩一趟下來,我們對日本的景點門票收費也是感慨良多。除了東京的迪斯尼樂園、大阪的環球影城等這種完全商業化的景區,門票收費較高(成人票合人民幣將近400元)外,其余景點的門票都很便宜,而且很多是免費的。

    像大阪著名的清水寺,門票才合人民幣不到20元,制作精致,完全可以留作書簽。而且進門時工作人員只看一眼,并不剪票。大阪海游館,作為世界最大級別的水族館,門票不到人民幣140元。京都著名的歷史景點二條城,門票只合人民幣30余元。京都市內最古老的神社—伏見稻荷大社,以其沿綿延山勢數公里的“千本鳥居”而著名,卻是免費的。相比國內很多景點的票價,物價賊貴的日本,門票價格還真是有些低廉。

    東京櫻花蔽日的上野公園也是免費的。我們此行正趕上櫻花季,上野公園里有很長一段路兩邊被圈起來專供市民來此野餐。野餐的日本人,有的是一幫同學,有的是單位同僚,還有一家三口,鋪上墊子,拿出食盒,邊吃邊玩邊賞櫻,十分愜意。日本街頭垃圾桶很少,據在日本工作的朋友說,日本人扔不出去的垃圾都會放進包里揣回家處理。但在這片劃定的野餐區域附近,卻增設了大量臨時分類垃圾桶。

    想想,咱們是不是也可以找個景色好的地方借鑒一下?但前提是保證真有這么塊地兒最后不會變成垃圾場!

    日本的旅游服務在很多細微之處顯露著心思。此行去富士山,坐富士急行線到達河口湖站的時候,我們在站臺發現了可以蓋印章的地方。日本有很多這樣的印章,像博物館、海游館等旅游參觀地,一路玩下來可以蓋滿很多不同圖案的印章。還有一些較大的車站或者地鐵換乘站,站臺上也有蓋印章的地方。對于游客來說,拿著明信片、甚至車票、門票,走到一處蓋上一個印章,也是很有紀念意義的。

    而且日本在不同的地區、景區都會有自己限定的特產,包括吃的、玩的,都是當地的特色造型,做得很可愛。甚至在富士山時,我們吃的咖喱飯里的米飯都被堆成了富士山的模樣。這些都是我們在旅游服務中可以借鑒的地方。

    日本的音姬

    如果你也是一個心思細膩的人,那么在日本玩上一圈的話,很多細節會讓你感覺非常有趣,因為日本人實在是想得太周到了!

    音姬—是日本廁所讓人最意外的設計。它一般設在馬桶的附近,有的是安在墻上的一個單獨裝置,有的就是多功能坐便器上的一個按鍵。一旦觸動它,就會發出沖水的聲音。最初看見這個玩意時,著實有些摸不著頭腦。后來才知道,這東西是專門在人如廁時掩蓋“噓噓”的聲音用的,有了它便可以告別小便時的尷尬。

    酒店客房的馬桶幾乎都有此功能,很多公共廁所也有此設施。其實對有些人來說,由于自身臉皮較厚,深覺此物可有可無。但有了,總還是覺得比較貼心。

    記者看過一篇文章,佐證日本女性在如廁這個問題上臉皮普遍較薄。有數據統計,日本女性在進入“污穢的場所”也就是廁所時,平均要沖水2.5次。她們這樣做除了防止氣味之外,更重要的便是為了讓沖水的聲音掩蓋她們如廁的聲響。所以,1988年,日本TOTO公司為此發明了“音姬”,本意是為了節約用水。當“音姬”普及日本后,松下電氣公司又進行了一次實驗,得出了1516個“音姬”每年能節省6400萬日元水費的結果。

    日本的隱私商品

    還有一個細節,在日本的商場或是便利店購買“隱私”用品時,服務員會很貼心的用不透明的紙袋單獨包裝,大概也是為了避免顧客的尷尬吧。這里所謂的隱私用品包括女性衛生巾、內褲,還有避孕套!

    在日本逛街時,有一天正趕上下雨。我們從一個日本動漫店買完東西后,店員用紙質購物袋將商品裝好,又在外面罩了一個薄薄的可降解的塑料罩,一看就是跟紙袋相配套的,專門用來防雨水打濕袋子。由此可見,商家服務的體貼周到不光體現在不雅之事上。

    日本的古建

    梁思成曾經說過:“對于中國唐代建筑的研究來說,沒有比唐招提寺金堂更好的借鑒了! 唐招提寺就在日本的奈良,由唐朝和尚鑒真親自指導修建的,據說鼎盛時期曾經有3000余名學僧在此學經求法。

    到日本,喜歡歷史尤其是古建的人們必然會去奈良。在這里,你會看到唐招提寺、東大寺、法隆寺等等,這些唐朝結構的“大木作”延續一千多年,至今依然雄壯宏偉。所謂“大木作”,是現在的人們對以木材為主體結構的建筑的統稱。和西方建筑不同,我國從秦漢時期開始,就一直以木材為主來打造建筑物,并逐漸將木材技術發揮到極致,為世界其他文明所罕見。這期間,唐朝無疑是中國建筑史上的頂峰。

    只可惜,在唐朝本土的中國,唐代木構建筑如今僅剩四座,它們都在今天的山西省。而奈良今天依然保存了20余座唐式建筑,無論在規模,還是在建筑年代上都更為珍貴。行走在藥師寺、東大寺、唐招提寺、法隆寺等建筑之間,仍能充分地感受到盛唐氣息。怪不得現在總有人說,看唐朝要去日本呢。

    奈良時代(公元710至789年),日本和唐朝的交流日益密切。就整個日本歷史而言,奈良時期也可算是第一次且是至關重要的一次中日文化交流浪潮。其中學習最積極的地方,一是唐朝的佛教文化,二是隨佛教文化一起傳進來的唐式建筑。其間,日本天皇派出了十余批遣唐使,不僅運進了很多唐朝器物,同時在制度、文化、建筑和工藝等各方面也深受影響。而唐朝僧人鑒真帶著大批弟子東渡日本,建寺廟,傳佛法,播文化,則從另一個渠道加深了這種影響。唐朝風尚像一股巨大的潮流,重塑了整個奈良,一直遺留至今。今天,當我們重走奈良,依然可以從各個角落聽到那個盛唐時代的回音。

    1. 分享到:
    2. (責編:張麗婭、陳建軍)

    編輯推薦

    1. 日本婦女的西瓜雕刻
    2. 看不慣的日本時尚
    3. 日本暴力女優肉搏
    4. 日本辦公室變“海灘”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社會熱點

    1. 臺風“夏浪”橫掃日本臺風“夏浪”橫掃日本
    2. 移軸鏡頭下的壓縮東京移軸鏡頭下的壓縮東京
    3. 日本商店的“過剩服務”日本商店的“過剩服務”
    4. 日紀念原子彈轟炸69周年日紀念原子彈轟炸69周年

    日本故事

    熱點排行

    1. 綜合
    2. 財經
    3. 時事
    4. 娛樂
    5. 社會
    国产成人av国语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