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 id="uuuuu"><table id="uuuuu"></table></tt>
  • <li id="uuuuu"><table id="uuuuu"></table></li>
  • <tt id="uuuuu"></tt>

    日媒:“二戰”后70年日本的創新路遇到拐點【3】

    王歡

    2017年12月12日08:09  來源:環球網
     
    原標題:日媒:“二戰”后70年日本的創新路遇到拐點

    亞洲的第三波浪潮

    亞洲通過創新走在日本前面的時代到來了,背景是亞洲的產業結構變化。亞洲憑借利用廉價勞動力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起步,通過半導體和石油化學等使用大型設備的資本密集型產業鞏固了世界工廠的地位。近年又迎來了第三波浪潮,即IT和制藥等知識密集型產業的興起。

    “光憑仿制藥增長有限”,印度太陽藥業(Sun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統管海外業務的高級副總裁基爾蒂·加諾卡爾(音譯)如此解釋致力于抗癌藥等新藥開發的理由。

    關于自主開發的慢性皮膚病治療藥,該公司已向歐美當局申請銷售,將來還計劃進入日本市場。

    “亞洲制造”最早的領航者是服裝等輕工業。1970~80年代,香港資本在大陸建設服裝廠,構筑了制造業的基礎。韓國和臺灣也通過加工貿易積累了資本。

    進入90年代后,資本密集型產業興起。鋼鐵行業的韓國浦項制鐵、石化行業的臺灣塑膠工業(臺塑集團)等作為日本企業的對手崛起。在半導體產業,韓國三星電子和臺灣積體電路制造(TSMC)等全球性企業快速成長。

    中印興起知識密集型產業

    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外資的對華直接投資增加,加速推進了產業全球化。代工生產個人電腦等電子產品的臺灣鴻海精密工業以在大陸生產為踏板實現崛起。

    從2000年代中期開始,隨著IT產業在全球普及,委托中國和印度從事軟件開發的動向擴大。因為亞洲的教育水平升高,高級技術人員增加。在制藥行業,全球大型制藥企業也紛紛在中國大陸和新加坡設置研究基地。

    從亞洲企業的股票總市值來看,截至10月底,知識密集型產業的代表——制藥和網絡在整體總市值中的占比達到8.0%(QUICK FactSet調查)。較10年前的1.7%大幅增加。

    最近,互聯網相關領域表現搶眼,中國阿里巴巴集團等互聯網企業的移動支付APP迅速普及,并預定登陸日本,這甚至可能會改變日本的社會結構。

    (責編:劉戈、張麗婭)
    国产成人av国语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