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 id="uuuuu"><table id="uuuuu"></table></tt>
  • <li id="uuuuu"><table id="uuuuu"></table></li>
  • <tt id="uuuuu"></tt>

    那些同名異音、同株異名的中日動植物,你讀對了嗎? 

    文/久保輝幸 張靖

    2022年06月10日10:56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就像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同一種動植物在中國人和日本人眼里的特征不盡相同,這就使得有些動植物名中日文用的漢字一樣,語源卻大相徑庭。

    “紫薇”在中文里也稱“百日紅”,它在日文中可以寫片假名,也可以寫作漢字「百日紅」。如果按照音讀,恐怕不少人會把它讀成「ヒャクニチコウ」吧。但正確讀法實際上是「サルスベリ」!赴偃占t」里,既沒有「猿」也沒有「滑る」,這個發音是怎么來的呢?如果從語源來看,就不難理解了!白限保ò偃占t)”的外皮極易脫落,露出里面的嫩皮。這嫩皮光滑到“連攀爬高手猴子也得滑下來”,「サルスベリ」也便因此得名。

    紫薇,也稱“百日紅”(圖片來源:東方IC,禁止轉載)

    而對于同樣一種樹,中國人的視角則在于“誰道花紅無百日,紫薇長放半年花”這種美麗事物延續的生命力。

    還有一個有些類似的動物名——“烏鶇”,也稱“百舌鳥”,其日文寫做「百舌鳥」。別看它是三個漢字,但是卻只發兩個音,讀作「モズ」。這也是因為語源不同導致的同名異音。

    動植物名不但對學外語的人來說是一大難關,對于母語者也是極大的考驗。

    大家知道“芫荽”、“蕺菜”是什么蔬菜嗎?它們在中文里又怎么念呢?如果換成它們的俗稱——“香菜”、“魚腥草”,這就容易多了!按妮浴卑凑掌圆渴,大約能推測出讀音是“cigu”,但是聲調呢?大概不少人會把“茨”讀成“cì(四聲)”,就好比很多中國人會把日本縣名「茨城」讀成“cìchéng”。這個字實際應該讀“cí”(音辭)。這時,把“茨菰”這種植物寫成“慈姑”,就不太容易出錯了。

    “芫荽”寫成“香菜”,“茨菰”寫成“慈姑”,這是中文為了便于識記做出的改變,這一點就像日本用片假名表示動植物名一樣。

    另外補充一個小知識,明代的醫藥書籍中時常把「(神)麹」替換做簡體字「(神)曲」。在這里,替換漢字的原因不僅是發音難,還因為“成本”。在明代,出版物已經實現批量低價流通,出版業者必須大量制作印刷用的木版,而用筆畫數少,多以直線為主的簡體字可以使木版刻字這道工序變得簡單。(作者久保輝幸為浙江工商大學東亞研究院日本研究中心副教授)

    相關新聞:

    日語里,動植物名稱為什么用片假名寫?【上篇】

    日語里,動植物名稱為什么用片假名寫?【下篇】

    (責編:張靖、王曉霞)
    国产成人av国语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