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お臺場」其實原是炮臺場?
「お臺場(おだいば)」是東京著名的觀光景點之一。那么,「お臺場」這個地名是什么意思呢?
其實,「お臺場」指的是當年日本為與美國作戰而建造的炮臺場。
1853年7月,美國海軍準將馬休·佩里率領艦隊來到日本浦賀海岸線一帶。當時,美國總統寫下親筆信,要求閉關鎖國的日本打開國門,佩里來轉送這封親筆信,實則希望以武力震懾日本妥協。但日本幕府借故拖延,佩里氣憤地表示一年后再來聽取答復。美國艦隊的突然造訪讓日本幕府無法平靜,為增強抵御能力,幕府計劃在東京品川建造11個人工島,并在那里配備炮臺,也希望以此彰顯日本的戰斗力量。
不過,半年后的1854年2月,日本幕府正在建造第六個人工島的時候,佩里再次來到了日本。日本幕府選擇了妥協,簽署了《神奈川條約》,允許美國在下田、函館兩地通商,并擁有土地,結束了其持續200年的鎖國體制。
而尚未修建完成的炮臺計劃也被迫中止,已建成的八個「砲臺場(炮臺場)」由川越藩、會津藩、忍藩三藩負責,用于防衛江戶灣。
隨著時代的變遷,這八個炮臺場漸漸被填埋或拆除,數量不斷減少,F在,第三炮臺場成為臺場公園,第六炮臺場則禁止入內。但是炮臺場這個名字被保留了下來,后來被人們稱為「お臺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