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 id="uuuuu"><table id="uuuuu"></table></tt>
  • <li id="uuuuu"><table id="uuuuu"></table></li>
  • <tt id="uuuuu"></tt>
    人民網 | 人民網日文版
    人民網中日文手機報 | 人民網日本株式會社合作啟事
    人民網>>日本頻道>>財經

    日本制造業,沒當成蘋果也沒當成鴻海(上)【2】

    2014年03月31日13:12  來源:人民網

    與半導體一樣,在電子產品領域,日本企業也執著于設計與制造的垂直整合,但最終的結果是既沒有當成蘋果,也沒能成為鴻海。這恐怕就是日本電子產業的現狀。
    原標題:日本制造業,沒當成蘋果也沒當成鴻海(上)

    壓縮資產提高股東價值

    制造商為什么要把制造環節外包?EMS如何通過代工盈利?與之有著密切關系的,是股東價值最大化的壓力。在美國,經營者和員工的報酬中大多包含股票期權。提高股價不僅對于投資者,對于經營者和員工也同樣重要。

    讓我們來思考一下制造商把工廠轉讓給EMS的情況。完成轉讓后,制造商原本在自己的工廠制造的產品將由EMS在同一工廠制造后,向制造商交貨。制造商向EMS支付制造費。如果自行制造的費用與支付給EMS的制造費相同,那么制造商得到的利潤相同。如果只是這樣在同一家工廠制造相同的產品,多此一舉并無好處。

    但答案是在轉讓工廠后,制造商的資產會減持。能夠以少量的資產創造出相同的利潤。這就意味著資產效率的提升。股東應該會對此表示歡迎。股價上漲的可能性也比較高。而且,EMS還可以利用同一工廠為其他客戶制造產品,創造更多的價值。

    一般來說,EMS企業會分散客戶。以減少某一客戶的業績波動對自身產生的影響。此舉當然也是為了提高工廠的開工率。綜上所述,無論是轉讓工廠的制造商,還是收購工廠的EMS,都可以從中獲益。

    日本企業設備投資的資金來自銀行貸款

    在經濟泡沫破滅之前,日本企業的經營沒有壓縮資產的動機。這是因為從二戰結束到經濟泡沫破滅之前,日本企業實施設備投資的資金主要依賴銀行貸款。銀行貸款需要抵押。而房地產,尤其是土地是最基本的抵押形式。如果把工廠連同土地一同賣掉,企業就會喪失用來申請銀行貸款的抵押。

    技術從歐美引進、資金向銀行貸款——這就是二戰后日本的設備投資戰略。利用銀行貸款,建設基于引進技術的最新大型工廠——始于鋼鐵行業的這種設備投資方式得到了眾多產業領域的效仿。造船、汽車、石化、家電、半導體等都利用貸款實施了大型設備投資。

    貸款籌資的基礎是主銀行制度。在企業集團內,企業以銀行為中心互持股票。

    在這樣的治理結構之下,即使企業利潤低,股東資本也不會撤出。主銀行與其他同行業企業組成的股東并不期待投資對象實現高額的利潤。對于股價的上漲也漠不關心。適度盈利、股價穩定才是他們最期盼的狀態。

    1. 分享到:
    2. (責編:劉戈、陳建軍)

    編輯推薦

    1. 糧食自給率39%
    2. 索尼高額售樓
    3. 中華總商會15周年
    4. 日本清酒耀京城
    5. Roadster誕生25周年
    6. 豐田T-Connect導航器
    7. Swift RS-DJE日本上市
    8. 雷克薩斯力克奔馳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財訊播報

    1. 日本經濟東邊日出西邊雨日本經濟東邊日出西邊雨
    2. 雷克薩斯NX雷克薩斯NX
    3. 本田摩托車VTR-F本田摩托車VTR-F
    4. 豐田能成汽車業的蘋果?豐田能成汽車業的蘋果?

    中日經濟

    熱點排行

    1. 綜合
    2. 財經
    3. 時事
    4. 娛樂
    5. 社會
    国产成人av国语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