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 id="uuuuu"><table id="uuuuu"></table></tt>
  • <li id="uuuuu"><table id="uuuuu"></table></li>
  • <tt id="uuuuu"></tt>
    人民網 | 人民網日文版
    人民網中日文手機報 | 人民網日本株式會社合作啟事
    人民網>>日本頻道>>文化

    新聞分析:日本為何能拿這么多諾貝爾獎

    2014年10月09日13:39  來源:新華網

    瑞典皇家科學院7日宣布,將2014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開發了具有實用性的藍光發光二極管(了的)的名城大學教授赤崎勇、名古屋大學教授天野浩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日裔美籍教授中村修二。
    原標題:新聞分析:日本為何能拿這么多諾貝爾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7日宣布,將2014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開發了具有實用性的藍光發光二極管(了的)的名城大學教授赤崎勇、名古屋大學教授天野浩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日裔美籍教授中村修二。

    由此,包括日裔美籍的芝加哥大學名譽教授南部陽一郎在內,已有22名日本人獲得諾貝爾獎,除兩名文學獎和一名和平獎之外,自然科學獎項占了絕大多數,而加入美籍的南部陽一郎和中村修二,也是由于他們在日本國內的研究成果而獲獎的。日本為何能拿這么多諾貝爾獎?應該說,日本在科研和教育領域確實有值得借鑒之處。

    注重基礎研究

    早稻田大學創造理工學研究科教授森康晃說,早在明治維新前的江戶時代,日本就奠定了重視基礎研究的傳統,并培育了很多人才。雖然當時日本沒有西方的產業革命,但在數學等領域卻一直在進行獨自研究,而且通過唯一允許通商的荷蘭接觸了西方近代科學。

    森康晃說,日本科學家能獲諾貝爾獎,是由于知識的長期積累,是通過基礎研究積累、大力培育人才獲得的,并非一朝一夕。日本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全都是國立大學畢業,很多人還獲得了博士學位,這些大學多屬于研究型大學,本身就重視基礎研究。

    東京理科大學知識產權戰略副教授平塚三好說,日本大學的基礎研究有保障,可以研究那些在10年、20年后可能大有用武之地的課題。從中長期來看,要重視產生經濟效益的應用技術,還應該注重不會立即產生經濟效益、而需要踏踏實實地花時間積累的基礎科學。

    1. 分享到:
    2. (責編:袁蒙、陳建軍)

    編輯推薦

    1. 書訊:天皇制度
    2. 《頭文字D》群馬首映禮
    3. 日本電影人與上海
    4. 《漢魂與和魂》
    5. 《日中關系40年史》出版
    6. 日本阿宅聯誼會
    7. 日本吉祥物文化
    8. 《東京自敘傳》獲獎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人文日本

    1. 日本也有二十四節氣日本也有二十四節氣
    2. 日語12個月稱謂的來源日語12個月稱謂的來源
    3. 日本奇葩姓氏大搜羅日本奇葩姓氏大搜羅
    4. 上影節與日本上影節與日本

    日語加油站

    熱點排行

    1. 綜合
    2. 財經
    3. 時事
    4. 娛樂
    5. 社會
    国产成人av国语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