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 id="uuuuu"><table id="uuuuu"></table></tt>
  • <li id="uuuuu"><table id="uuuuu"></table></li>
  • <tt id="uuuuu"></tt>
    人民網 | 人民網日文版
    人民網中日文手機報 | 人民網日本株式會社合作啟事
    人民網>>日本頻道>>文化

    到處浮動聲響的起落 中日文學中的“鬧中取靜”【4】

    2014年05月05日16:44  來源:華西都市報

    每個人都曾在生活的某個時刻體會到幽靜又深長的意味。
    原標題:到處浮動聲響的起落 “鬧中取靜”你會不會?

    是瞬間,是永恒
      如果還要再選一個相似的例子,我們不妨到東瀛去找。禪宗思想在南宋就流傳到日本,廣泛影響了日本的思想文化,用鈴木大拙的話來說,“禪深入到了國民文化生活的所有層面中”(《禪和日本文化》),這當然也包括詩歌。
      日本有一種形式特別短小、極富特色的詩體,稱為“俳句”。它包含十七個音節,分為五、七、五三句。由于日語的單詞大多是多音節的,一首俳句實際所使用的詞匯量可以說精簡到了極點。在日本俳句詩人中,最有名的要數江戶時代的松尾芭蕉(1644-1694),他被尊為“俳圣”,就像杜甫在中國被尊為“詩圣”。而芭蕉傳誦最廣的一首俳句,題為《古池》:。
      這種短詩其實是不能翻譯的。如果僅僅把意思說出來,可以譯為“蛙躍古池傳水音”。
      世界是永恒,也是當下;世界是深邃的空寂,又是無限的生機。偏執地看,無論站在哪一邊都不對,都不能真正把握這個世界,只有泯滅了對立的整體,才能達成對世界的徹悟。芭蕉用這首僅有十七個音節的小詩,把握了禪宗的神髓。它在日本,可說是家喻戶曉。
      具體一點來說,蛙在俳句的傳統里,是點明季候的事物,它提示詩中所寫的是春天的景象。春天,經過冬眠的蛙醒來了,在自然中跳躍著,是一個活潑的“當下”,而古老的池塘,凝結著幽遠的“過去”。當蛙躍入池塘的一刻,過去被當下激活,瞬間與永恒同時呈現。從另一個角度說,古池原本是寂靜的,蛙躍池中,傳出水聲,空寂被打破了,同時空寂也借著水聲以一個生動的方式被表達出來,在這里“有”和“無”是一體的存在。
      據說,在芭蕉寫這首俳句之前,佛頂和尚曾訪問過他。佛頂問他:“近來如何度日?”芭蕉答道:“雨過青苔濕!
      佛頂又問:“青苔未生之時佛法如何?”芭蕉答道:“青蛙跳水之聲!
      可見,芭蕉的這首俳句,正是試圖用一個微渺而平凡的意象,傳達絕對和永恒的“佛法”。
      世界到處浮動著聲響的起落,也許有一刻,你會從中聽到那意味深長的幽靜。
      讀完本章,你對詩里的禪也許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但是要知曉更多的禪理和禪趣,我們還是要對產生禪的歷史背景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走進禪,你會發現走進了一個新的世界。

    1. 分享到:
    2. (責編:劉戈、陳建軍)

    編輯推薦

    1. 日本電影人與上海
    2. 《漢魂與和魂》
    3. 《日中關系40年史》出版
    4. 日本阿宅聯誼會
    5. 日本吉祥物文化
    6. 渡邊淳一電影失樂園
    7. 日本電影淘碟指南
    8. 如何捍衛“舌尖文化”?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人文日本

    1. 上影節與日本上影節與日本
    2. 7機構邀中國學者赴日7機構邀中國學者赴日
    3. 日本端午節概略日本端午節概略
    4. 日本圖書館掠影日本圖書館掠影

    日語加油站

    熱點排行

    1. 綜合
    2. 財經
    3. 時事
    4. 娛樂
    5. 社會
    国产成人av国语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