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 id="uuuuu"><table id="uuuuu"></table></tt>
  • <li id="uuuuu"><table id="uuuuu"></table></li>
  • <tt id="uuuuu"></tt>
    人民網 | 人民網日文版
    人民網中日文手機報 | 人民網日本株式會社合作啟事
    人民網>>日本頻道>>文化

    到處浮動聲響的起落 中日文學中的“鬧中取靜”【5】

    2014年05月05日16:44  來源:華西都市報

    每個人都曾在生活的某個時刻體會到幽靜又深長的意味。
    原標題:到處浮動聲響的起落 “鬧中取靜”你會不會?

    是美好,是意趣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淵明《飲酒》
      在老莊思想里,有一個本體性質的概念,被稱為“道”,它是先于一切、化生萬物的宇宙本源,也是萬物運化的內在法則。對于這個“道”,人們可以去說它,然而一旦說出來,那就不再是“道”本身了。因為道是永恒、無限的,而人類語言的功能卻是有限的,你不能用低級的東西去定義高級的事物!独献印放^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說的就是這個意思!肚f子》書中更是多處描寫了在沉思冥想中獲取內心自證的境界,認為這才是到達最高真理的方式,并處處告誡人們對語言的不足保持警戒,強調就像使用“筌”的目的是捕魚,使用語言是為了達意,要懂得“得魚而忘筌,得意而忘言”,到了最高境界,便是會意的靜穆。
      有一首也可以用“拈花微笑”四字來形容的詩,那就是陶淵明的《飲酒》。陶淵明并不信佛,而他的這首詩卻和禪理相通。
      當人心與俗世相隔遠時,就會與自然親近。這時遙望美妙的山嵐、自由的飛鳥,體悟到人生的真諦,可是要把它說出來,卻無法找到合適的語言。換句話說,這種對“真意”的體悟,只能在“忘言”的狀態下保持。
      “采菊東籬下”,陶淵明手中是拈著花的。在體悟人生真諦的時刻,我們認為他面帶微笑,也不能算是過分的猜測。只不過,迦葉是從佛祖那里領悟了“最上大法”,陶淵明則是面對“南山”即廬山。山水中何以有“真意”?因為大道虛靜,它的造化偉力就顯示在自然之中,人和自然的融合,便意味著個體生命向永恒大道的回歸。道也是“最上大法”。
      這里還有一個小小的細節值得注意,就是花——佛祖手中的蓮花,陶淵明手中的菊花。它只是可有可無的道具嗎?恐怕未必;m微渺,卻顯示著人世的美好。追求“最上大法”、歸依大道,并不意味著摒棄現世的美好,相反,它與美的意趣同在。所以,“拈花微笑”的故事被人們喜愛,還有更平凡更日常性的原因,就是它象征了一種生活態度:以恬靜而歡喜的心情看待世間的一切,笑對眾生,笑對萬事,自然超脫。
      佛教與老莊的結合,最后形成了禪宗思想。禪悟是一種擺脫語言闡釋和邏輯分析,通過個體的體驗與實踐徹悟真理,使生命趨向完美的過程。
      駱玉明(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導。因講課風格幽默生動而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與章培恒先生共同主編《中國文學史》引起學術界震動。

    1. 分享到:
    2. (責編:劉戈、陳建軍)

    編輯推薦

    1. 日本電影人與上海
    2. 《漢魂與和魂》
    3. 《日中關系40年史》出版
    4. 日本阿宅聯誼會
    5. 日本吉祥物文化
    6. 渡邊淳一電影失樂園
    7. 日本電影淘碟指南
    8. 如何捍衛“舌尖文化”?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人文日本

    1. 上影節與日本上影節與日本
    2. 7機構邀中國學者赴日7機構邀中國學者赴日
    3. 日本端午節概略日本端午節概略
    4. 日本圖書館掠影日本圖書館掠影

    日語加油站

    熱點排行

    1. 綜合
    2. 財經
    3. 時事
    4. 娛樂
    5. 社會
    国产成人av国语在线观看